ICC:国际色彩合作组织(the internationl color consortium)由Apple、Adobe、Silicon、Graphics、AgtaKodak等软硬件生产厂商于93年成立,它主要建立了颜色特征描述文件的通用格式(Profile)。

    CMS:色彩管理系统,就是根据输入设备的Profile,将数据文件转移到Profile的色彩空间,再根据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的Profile,将数据文件的色彩信息转移到设备的色彩空间,从而保证工作流程中色彩还原的一致性。

    色域空间:指某一类颜色的总和,如所有由油墨表现的颜色称为油墨的色域空间,最常用的有Lab、CMYK和RGB色域空间。

    基本色:即为组成某种颜色的基本成份,如红的基本色为黄与品红。

    相反色:即该颜色中不包含的成份,有时也称互补色,如品红的相反色为绿。

    色相:颜色的基本特证,用以判断颜色是红、黄、蓝还是其它色彩感觉的属性。

    明度:判断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能够反射较多或较少的光的属性。

    饱和度:指彩色的纯洁性,即反映出彩色和非彩色的原则。

    系统校正:主要指修正、补偿所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的色彩特性,使整套系统达到一定的技术规范,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校色:通常指颜色校正,包括对图像阶调的修正及纠正色偏等。

    印刷品的阶调:是指图像的密度范围或图像的密度差别。

    印刷品的层次:是指在可能复制的密度范围内,图像中细微部分的差别。

    制版的清晰度:是指构成图像网点面积变化的程度,即网点边缘或线条轮廓是否清晰,整齐,相邻细部位的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差别。

    印刷品的清晰度:一般指相邻细部的色调差别,在整体画面协调的前提下,相邻细部的色调差别越明显,印刷品的清晰度就越好。

    连续调图像:指图像的深浅变化与颜色变化都是连续的,从微观上乍,图中没有跳跃性变化,如摄影照片,正片以及未挂网的电子图像等,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连续调图像需经过挂网才能进行印刷复制。

    半色调图像:相对于连续图像而言,如挂网印刷的印刷品图像,通过网点的大小或疏密表达图像层次,色彩的变化,从微观上乍,这类图像的细节变化不连续,称为半色调图像。

    底色增益:与底色去除相反,在图像的暗调区域,增大青、品红、黄三原色网点的数值,使暗部色彩更加浓重,或是纠正暗部偏听偏信色以准确表现灰平衡。

    底色去除:在分色制版时,采取将图中青、品红黄三原色在暗调区域的油墨去除一部分,也即降低三色墨暗调区域的网点数值,而用一定量的黑墨进行补偿,以保证图像的阶调连续,对比正常。

 

    非彩色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底色去除工艺,它将图像中所有由三原色油墨构成的彩色区域和中性灰区域的密度值用黑墨替代,作用结果是中图任一点最多只用三色墨来表达。

    网点:为了复制连续调图像的中间层次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构成印刷图像的最小单位。

    网点大小:用网点覆盖率衡量,指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所占的比例。

    网目线数:指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的网线数目或网点个数。

    网目角度:表示网点的排列方向,就是基准线到网目线所转过的角度。

    玫瑰斑:当印刷图像中的黑、青、品红三块强色版的夹角为30度时,就会出现一圈一嵯的规则花纹,网止数越低,越明显,它主要出现在亮中调至中间调部分,尤以平网最明显,这种花纹称为玫瑰斑。它又分为空心玫瑰斑实心玫瑰斑两种。

    龟纹:也称撞网,原稿中存在的周期性内容,(如纺织品的布纹和印刷品的网点等),会与具有固定周期性的网点了生干涉,形成一定的纹路,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严重的会导致废品。

    图像分辨率:指单位长度内图像包含的点数或像素数。

    显示分辨率:表示显示屏上所能容纳的像素个数,或是屏幕上每英寸所包含的点数或像素数。

    扫描分辨率:表示单位长度上,扫描时采集多少个原稿的点信息。

    输出分辨率:由印刷条件决定,通常指印刷加网的线数,也即网目数。

    照排机分辨率:指单位长度上照排机激光点的个数。

    扫描仪的动态范围:是描绘扫描仪再现色彩细微层次变化的能力。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